去年9月,公司首个职工创新月期间,工会在公司党委领导下,面向全体职工发布了《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十项措施》,宣布成立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协会,并在国网系统首家组建创新联盟,指导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向纵深和实用化发展。一年来,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本着“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原则,强基础、建机制、促转化,实现了量和质双提升。在2019年底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和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创新成果评比两项活动中,公司选报项目获评全部一二三等奖奖别,实现了两个“全满贯”。 协会搭台联盟助阵 职工创新触手可及 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协会成立后,有活力、爱创新的基层职工都可以通过本单位工会组织加入协会,通过协会常态化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城东公司创客黄旭通过参加协会组织的学习交流与培训研讨活动,对专业技术更新迭代、大云物移智链等新兴技术发展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协会成员一起在创新道路上以新应新、以新赢新、齐头并进,积极研发配电运检APP,将黎明抢修百宝书融入其中,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运维抢修经验相结合,用于指导青年配网运维人员,让老师傅精湛技能和宝贵经验得以传承。 在协会基础上,公司还从职工群众中遴选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创新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工创新领军者,让这批创新“老兵”组成“创新联盟”。一方面,创新联盟对公司专业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布置的“作业”、提出的生产难题开展研究攻关,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创新联盟还在日常工作中对年轻同志提出的创新点子和想法进行“把脉问诊”,并不定期扫描在基层生产实践中涌现出的创新点子,发挥联盟专家经验作用,对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想法进行聚力攻关,让技术创新更普及、更高效,同时也避免不同单位间重复性创新。2019年,城南公司创客闫崇松在开展配电自动化遥控方面创新之前,通过创新联盟平台找出了近5年该方面创新成果26项,成果已基本包含了他的创新点。闫崇松及时转变方向,分析困扰现场检修人员的配电自动化遥信抖动、信号错误等难题。经过反复试验、测试,最终制作出更具实用效果的配电自动化遥信故障分析仪。 一年来,创新联盟共开展4次较为集中的深入基层单位创新实践和研讨活动,日常“点对点”式创新工作指导共30余次,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 传承交流重在培养 职工创新氛围浓厚 为进一步激励职工向身边先进榜样学习,公司还设立了以“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命名的“黎明”创新奖励基金,向广大青年职工发出立足岗位、钻研业务、增长本领、持续创新的倡议,大力培养具有张黎明创新精神的创客接班人,持续打造具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特质的新时代劳动者大军。首批获得“黎明”创新奖励基金的5名青年职工创客已经评出,将在今年第二届职工创新月期间公布。类似这样的创新精神传承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创新联盟等一批技术创新骨干带动下,更多基层青年职工踊跃投身技术创新,公司各基层单位内部都以点带面营造“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众创氛围。经过大家一致推举和评选,将这些涌现出的优秀创新人才补充进入职工创新联盟,形成传帮带持续良性循环。以优秀职工创客为代表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为了持续激励职工立足岗位投身技术创新,公司工会还紧密贴近生产实际开展年度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将一些实用性强的技术和成果直接用职工名字命名,以鼓励和激发职工参与创新热情,每年形成百余项技术创新成果(操作法),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实际作用。在浓厚的创新向上的氛围中,基层职工钻研技术搞创新的主动意识更强、愿望更强烈。2020年各单位累计申报的创新立项推荐项目达460余项,是2019年2倍多,反映出全员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四轮驱动优化升级 职工创新机制灵活 2018年以来,公司工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职工技术创新“四轮驱动”模式,即打造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源头创新培育、孵化基地重点攻关转化、创新空间展示传播交易、创匠坊全程线上推广”四轮一体、互相驱动的创新共享平台,在各基层单位建成了中心、专业两个层级创新工作室,实现专业全覆盖,保障了职工创新有阵地、有资源。在这一模式驱动下,公司工会组织设备、科技、物资、党建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克服转化难题,成功打通转化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张黎明主导研发的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迭代升级,成功量产并在国网系统推广应用;“占位式驱鸟器”在公司多条输电线路得到安装实用。检修公司、电缆公司、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多名职工创客技术创新成果上传至国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云平台,并推荐到国网商城,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一大批具有实用价值、推广效果好的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得到联合打磨攻关,经过成果孵化和生产检验,形成了一批“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实用化优秀成果,也带动培养了一批勤于思考、勇于动手创新实践的“技术控”职工创客。 今年以来,公司工会结合公司在国网系统率先践行战略落地“当先锋、干精彩”形势要求,针对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存在的“深入落地难、产品转化难”问题,进一步整合资源,精简模式,新建职工技术创新基地,融合了原有创新空间和孵化基地双重功能,做实本部和基层两级63个创新工作室,进而形成依托职工技术创新协会和创新联盟,由基地—工作室—创匠坊互助互促、共同运转的职工技术创新“四轮驱动”模式升级版,创新将变得更加高效务实。 下一步,公司工会将大力发扬“推土机”劲头,在今年第二届职工创新月活动中,联合有关部室进一步推出支持职工技术创新“硬核”举措,依托职工创新基地开展更多联合创新活动,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电力系统专家,邀请他们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给职工技术创新提供辅导支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创新工作实际需求,不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参与专题论坛、专项技术交流等活动,面向全体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技术创新服务,让技术创新效率更高、效果更佳、成果更多,形成“内部高效耦合联动,外部实用转化输出”工作格局,既能“攀高峰”又可“接地气”,充分发挥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更大作用,助力国网战略率先在津落地、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 信息来源:公司工会